锦鲤繁殖与鱼苗鉴选(中)
文·图/许品章
当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进行鉴选了。鉴选锦鲤,是锦鲤饲养的最大最高乐趣,这似乎是所有锦鲤养殖者和爱好者的永恒的讨论话题。由于锦鲤是一个杂交品系,它的出现,仅三、四百年时间,这个种还没有达到完全稳定,其后代当然还是非常杂乱。要养殖优质鱼,认真的挑选就在所难免了。整个鉴选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活动。鉴选出来的成绩,直接影响着将来的成果。如果选得好,那将来养成的锦鲤就漂亮;选得严格,优质品就多。而就一般爱好者来说,由于经验、经历和设备场地所致,虽然比较努力,而要想在所繁养的鱼苗中选出能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锦鲤,通常都比较困难。但是,困难却不是不可以逾越,之前也有不少一般爱好者培养出的锦鲤在比赛中取得佳绩,这也是他们挑战的目标。
培育出一尾非常优质的“铭鲤”,是许多养殖者都梦寐以求的目标。以前,作为锦鲤的生产者,都是注重如何多生产出鱼苗,多生产出商品鱼,而对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它的优质率,却感到茫然。虽然有的也进行所谓的鉴选,但由于没能掌握其真正的鉴选技术,把该淘汰的留下了,而把该留的又淘汰掉了,所以得到的成果甚微,结果还是留下了一大堆下品,既浪费时间,水面和饲料,又得不到应得的效益。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一尾当年的20来厘米的锦鲤,如果是精品,售价可达上千元,A级品的售价也在百元以上;而统货的则是10~15元/尾,下品则是6~20元/厘米。而在国际市场上,精品的价格则可达2万多元。可见在同样的养殖面积中,使用几乎相同的饲料,认真挑选和不经挑选得出的结果可是天差地别。
笔者与锦鲤养殖,一晃已有30个年头了。所生产的锦鲤可以说是按照心中描绘的那副最美的锦鲤画像来培养的。画家绘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画作出,喜好者选出自己觉得美的东西购回,或挂在堂店,或收入库房。而锦鲤也一样,有质地、花纹、体型、游姿等特有的美,锦鲤爱好者们同样是选择自己觉得漂亮的锦鲤,这里当然是存在着“青菜罗卜各有所好”的问题。由于当今世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凡事都讲求经济效益,市场的需求就是生产者的目标;市场流行什么,生产者就要适应市场,去生产什么。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前认为非常好的品种,到了现在可能就不一定了。虽然有潮流流行的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锦鲤来说,还是有其基本的鉴赏基准。虽然对于认定锦鲤的好坏标准是人为定的。而锦鲤是是生物,是鱼,是杂交的不稳定的一类品种,更是活的艺术品。它的美是动态美,是千变万化的美,并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评定的美。所以要刻绘出游动的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对于挑选锦鲤,首先是选其质,质是非常重要的。锦鲤的红质是由桃红色,不经过人工饲料或其他手段进行增色,自然红起来的是其本身的红质。红质良好的的锦鲤,即使不投喂增色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会自然红起来,这样的红是漂亮的,厚实的,是非常好的红质。如果用增色饲料催起来的红色,其起色会快些,会较快地红起来,但在感观上感觉比较浑浊,有些“做作”,不太自然。
红质的好坏,主要来源于遗传,与亲鱼的关系非常大。亲鱼的色质好,它的后代就必然会色质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是生物物种的规律,所以在繁殖选择亲鱼时,对色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例如:用“小川红白”(日本长崎县,小川养鱼场)的雌鱼配“万藏红白”的雄鱼,其后代的色质一般会非常好。在红质上,万藏的红质是最高的,30年前,在日本新泻所看到的万藏红白的亲鲤或直系鱼,谁看见都会说非常美丽。万藏红白的红色在二、三岁时,会有很薄的感觉,而到了四岁以后,颜色就会长得很深很厚,非常艳丽,这就是原来的种的优良色质。而白底色,则是以白瓷色的为最高和最理想。小川红白的底色,则是由已故的小川平吉培育出来的,其白色是非常良好和理想的。在追求理想的红质和白底,加上自己喜欢的斑纹和良好的游姿,缺一都不可。这在种鱼的要求上,雌鱼的品质是占了80%以上,这些要素是应该均衡良好的,这非常重要。在亲鱼使用上,最好是使用80~90厘米的大型鱼,当然,体型与色质花纹相比较,是次要一点的要求,色质和花纹是优先考虑的,而色质与花纹相比较,色质则应更优先考虑。也就是说在选亲本时,选色质是首要优先要考虑的因素。
在判别3~10厘米的小鱼色质优劣时,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则非常困难,这也是许多锦鲤养殖者和爱好者所碰到的问题。如果超过15厘米以上,就稍微容易一些了。具体来说,具红色斑的品种,在3~10厘米的鱼苗时,红色的色斑不太明显,有些还会有渗色的情况。品质不好的鱼,身上的红斑还会变,会有褪掉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身体后半部的红斑,经常会在长到一定时间后就褪掉了,剩下白底,成了一条次鱼。红斑模糊不清的小鱼,质差,就算是长得再大,也不应该留下继续再养,应该适时淘汰。
在小鱼来说,颜色深些好还是颜色些浅好呢?两者比较起来,当然是色深的好了,当然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成长的同一胎的鱼来说了。但也会因人而异,我是认为色深的好些。就当岁鱼来说,要判断将来是好还是坏比较困难,要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判别清楚。另外,判断质的优劣,还要看红斑的光泽度,要有丝一般的光亮才是好的色质。这种拥有丝一般光亮色质的红斑通常都不容易消退;表面粗糙,色不均匀,没有一定厚度,像这样的红斑很容易褪掉,成为白色一片。这一标准对哪一种血统的红白几乎都是共通的。
在你去买当岁鱼时,只要看到秋天捞起来的鱼的红斑是丝质般光亮的,那就是质好的依据,如果看到的是粗糙无光亮的,那只有敬而远之了。
亲鱼一次产卵40~50万粒,孵化出苗可以有30~40万尾,红白、大正的第一次选别应在孵出40天后,第一次选别时留下2~3万尾,亲鱼的好坏直接左右其苗的成色,一般留5%~8%,最多通常也不会超过10%。第二次选别是在第一次选别相隔一个月后,第二次选别时,小鱼的体长约为7~8厘米,那时侯就比较容易看出成色了,此时留下尾左右,好的选出~尾尽心精养。选别一般第一次留5%,第二次留5%,在第二次留的鱼中选5%~6%最好的,到了冬天,这5%~6%最好的鱼,会作为重点保护起来精心饲养,这些将有可能成为优秀的铭鲤。
通常有些人会选3~4次,如果有一定的经验,选2次就可以了,如果认真并有经验的话,选1次也可以。第一次选时,鱼苗在3~4公分,如果有时间,单选出那最好的尾也是可以的。因为是自己长期使用的种鱼,在亲鱼时已经选的很严格了,并且已有以往的历史记录,所以在第一次选时就可以定了,但如果没有把握,挑选多次是合适的,但为了保证养殖数量和质量,通常一胎苗选留尾左右是合理的。
有意报名中国锦鲤三十年活动的,请将鱼场名称、姓名、手机等联系信息通过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