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热播电视剧《都挺好》,是根据中国式多子女家庭的金钱观、教育观和家庭观,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其中的很多部分,也莫名戳中了很多人内心最敏感的部分。
刚刚上映就已经被“严重剧透”,原因就是大家对故事情节并不陌生。故事以家庭为主线,儿女为分支,按照时间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现实版的中国式多子女家庭。
剧中朱丽作为二儿子的妻子,在第九集翻账本中的一段演绎最为打动人心,其中让老公补偿父母的桥段引发热议,更是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到底需不需要子女来还?
翻账本,明事理的好媳妇——朱丽
翻账本中的经典语录
“账本我看完了,没想到这些年明成还有我,竟然花了家里这么多钱,我觉得很羞愧。”
“真有你的,给句准话,这些年我是借的多还是还的多。”
“苏明成你够了,爸,咱回家。”
“我告诉你啊,今天我就把话放在这了,这钱必须还,你要是不愿意还呢,我一个人还我也把它给还了。”
“我们俩昨天晚上商量好了,能够现在开始,每个月除了家里的房贷还有基本生活费以外,我们两个各自从工资里面挤出两千还给您。”
翻开了账本,也翻出了人心
本来开心的父亲满怀希望地要到定居美国的大儿子家养老,但是希望被打碎后,不仅老父亲感觉到非常失望,二儿子也认为当哥哥的在推卸责任。
为了能够很好的把赡养父亲的责任分配下去,朱丽建议开个家庭会议,把赡养老人的责任进行分工,让儿子和女儿都能尽到做儿女的责任,但是当他们翻看账本后才发现,原来二儿子苏明成是花家里钱最多的一个孩子。
看完账本之后,朱丽立即决定终止家庭会议,赡养父亲的责任他们家理应负责,在苏明成还有异议的时候,朱丽霸气地说到“苏明成你够了,爸咱回家”。
电视中朱丽的角色成为了中国好媳妇的代表,朱丽的明事理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虽然说剧中自己的老公是个败家子是啃老族,但是朱丽成功地弥补了老公的缺失,作为家庭重要成员之一,她的做法无疑是家庭调节的一剂良药。
付出与偿还,父母与子女
有的网友认为父母自愿的付出,子女非要偿还,会让父母觉得很见外,也会让父母感觉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付出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孩子一定要还给父母的话,觉得就不像是一家人了。
还有的网友认为,即使父母是自愿的,子女也要懂得感恩。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父母抚养我们长大,那么当父母老了之后,当儿女的理应去赡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还有的网友还讨论了当下社会重男轻女的家庭观,更是有人说出了自己深藏多年的委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不同,当然会给出不同的结论。但是通过这部家庭剧让我们赤裸裸的直面养老、责任、家庭、观念、啃老、重男轻女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问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直面问题,多子女家庭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在家庭生活中,当家里有两个甚至更多孩子时,作为家长是否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其实大部分的家庭是做不到的,也许会因为生活、情感、喜好等不同,那么在对待孩子方面根本做不到公平。
就拿《都挺好》中的孩子来说,不公平的待遇,教育出来的孩子实则是问题多多。不论孩子自身的学识多高,能力多强,但是在生活、家庭方面还是有缺陷的。
重男轻女
剧中由于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严重,认为所有一切的付出,都应该是为儿子去争取去付出,想尽一切办法给儿子最好的,即使要卖掉女儿的房子也要供大儿子念书。为了给儿子攒钱,可以连医药费都去节省,但是却从来都不会去考虑女儿,一直理所当然地去亏欠女儿。
由于父母的偏心,最终导致子女关系的不和谐,本是该是最亲近的人,但是到头来还不如陌生人来的亲切。
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够你挥霍
剧中父母极力地去“抠”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甚至不舍得看病,但是却舍得为儿子的任性,为儿子的挥霍买单。但是就是这样不计后果的付出,换来的竟然是儿子的理所当然,儿子认为这都是父母主动给的,而且并没有要求还。
就像剧中的二儿子苏明成说的那样,他拍着父亲的肩膀愤恨地说“真有你的,给句准话,这些年我是借的多,还是还的多?”什么是借,和所谓还?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长大了都知道,钱难赚却易花,不借钱的时候是朋友,借钱后成为仇人,亲兄弟明算账等等一系列和金钱挂钩的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谈钱伤感情,尤其是家庭子女较多时,涉及到经济问题很可能会产生矛盾,更有甚者会对簿公堂。而谈感情又伤钱,孩子一直用感情去绑架父母,无节制地索取,换来的是感恩么?
无条件的爱也要讲条件
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有时会盲目,尤其是父母如果小时候受过苦受过伤,那么在孩子教育上,很容易为了弥补曾经自己的失落,而强行地给孩子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
其实父母最想要弥补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但这对于孩子成长教育来说是不可取的,家长在付出的的时候也应该把握度和点。
多子女家庭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孩子多了如果做不到公平,就会让受宠爱的孩子自大,受冷落的孩子自卑。所以如果家里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务必对每个孩子做到公平。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为孩子的付出要讲究度
凡事适可而止,做事如此,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要被自己的付出所感动,将自己的付出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反感且不懂感恩。
付出了需要回报
别怕向子女索取回馈,就像父母当初付出时候的一样,孩子的回报也该是无条件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见外,换位思考后,实则是将心比心。
回报不该讲条件
作为子女,该如何面对父母的付出?又该如何回馈父母的爱?那就是不讲条件。
爱是相互的
作为子女不要把父母的爱与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应该怀有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付出、感恩父母的批评、甚至要感恩父母给予生命。能来体会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一件幸事。
如何回报
对于父母的回馈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金钱,比如说:陪父母下棋、散步、旅游、聊天、做饭,或者回家的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便足以。
无条件的爱,需要无条件的回报,这才能形成人生的闭环。
都挺好,其实是希望大家都好,一个小家庭就代表了一个小社会,家族成员就是你我他。父母带给孩子生命,可以影响孩子成长,但是并不能代替孩子生活,代替孩子思考。
人生的主人公依然是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如何付出,想收获什么样的回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完成。都挺好,希望每个人都好。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