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红界出现了一股清流,说他是网红天空不一样的烟火。他就是郑强,说到郑强大家都不太熟悉,但说到他的另一个外号“强哥”大家都会心一笑了。关于郑强有人说他是哗众取宠,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敢怒敢言,敢作敢当特别真实的一个极其有个性的一名学者,甚至是教育家。为何大家对他评价如此高?从他的人生履历来讲就知道了。
艰难的环境培养了这样一代优秀品质的人
郑强是一个从未停止让自己强大的人,从一九六零年九月呱呱坠地起便注定了他的一生不平凡。他出生在山城,一个宜人的城市,七五年上高中。在开讲啦里郑强回忆到是那时艰难的环境锻造了自己,那时的生活没有现在那么宽裕。
只记得高考的当天早上五点起床,走十里的路去考试,一科考完全班同学围坐在地上一人啃一个干馒头,馒头里面夹一点咸菜。生活的艰苦赋予了他们这一代人艰苦卓绝,坚忍不拔的品质。他们总是以最饱满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其实年代正如他所描写的那样。时代机遇很多,有人抓住了机会不断前进,也有人陷进时代的漩涡不断挣扎。
在郑强这里,他是这个时代的锦鲤,在七八年的时候考上了浙江大学,从山城走向了沿海。他不断进修提升自己。他是助理工程师,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家再后来他是研究生教师,是博士是教授。这样马不停蹄的学习,是因为他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道理。他是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总有一天他要到社会需要他的地方去。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到社会需要我的地方去
三十年的历练让郑强有能力,有本钱去为社会出力。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就,他攻读化学,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且承担多项国家科研,可以算得上是一名科学家。在社会上也担任多项要职他是学者,是编委,是委员,是人大代表,也是老师。在同学们眼中郑强是一个幽默风趣,对事业充满热情的人。
他真实,忠诚,学生们打趣的都叫他强哥。在人才培养这个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抓内涵。他认为教育应该公平,绝对不能让孩子永远穷在山沟里,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他启动了“博学计划”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有书读,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他看来,读书是需要目标的。如果你外表美丽,那么试着去让自己内心也充实起来。读书学习是一件纯粹而美好的事,当代学生应该珍惜这短暂的光阴努力学习。郑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报社这么评价他:他是“当代中国大学的正能量”。他关爱学生,懂教育,言事实,是学生心目中的最敬爱的“强哥”校长。
兴教育,办实事
郑强一个充满实干精神的教育家,他满身才华,因教育而“红”,他主张学术可以悄悄地做,教育的大张旗鼓的搞。他是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于二零一二年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大力改革贵州大学教育他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针砭时弊。他将东部发达地区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有机地融入了贵州大学,助力贵大建成现代大学制度,也为中西部教育发展均衡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同时他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做实事,他呼吁教育需要以情感人,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能让人刻骨铭心。
他始终与学生统一战线,一日三餐都跟学生一模一样。他希望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不断改善教风,学风。号召同学们读大学,而对读大学就应该去了解大学的历史渊源,去挖掘大学历史的文化精神所在。对于浙江大学来说值钱的不是钱塘大潮,西湖美景。而是竺可桢老校长带领浙江大学学子西迁几千里在遵义的湄潭办学那几年树立的“求是”校风。
郑强还说大学是一种历练,年轻人需要不断的历练,只有不断地历练成长才能走出迷茫找到人生的价值。在开讲啦他还讲到自己是被逼学物理化学的,可一旦付出便会让人爱,因为爱而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年轻人就是需要这一份敢付出,敢承担,敢去冒险的精神。
他不断为教育发声,他坚信这样做不是为了换取大家的喜欢,而是他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党和国家培育出来的教授,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和责任。他说到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的辛勤耕耘,民族的振兴需要民众的自尊自强,一个中国年轻人只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融汇于新世纪中华民族复习的大潮中才能有最大的成就。
对未来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老师,郑强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在浙江工作期间,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且连续三届被评为浙江大学最喜爱的大学老师。他是学生心目中的明灯,不断引导学生成长。他曾说过:他愿意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机会,教会学生关于做人,爱国,成才的道理。作为祖国的公民,只有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努力,奋斗,人生才会有意义。
郑强教授曾多次在演讲中提到一个话题:“我教了你们,你们跑去了国外,祖国谁来建设?”郑强坚信当今社会不乏有许多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郑教授寄语他们的是回到祖国的怀抱,致力祖国的发展。
特别是最近几年盛行的留学风,许多人都以留学为荣。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当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了,我们应该为祖国做点什么。郑强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爱国,又要有骨气有精神。而不能一味地想着出国,想着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国外的教育。你要始终相信,只有背后的祖国强大了,你才能过得更体面,你才能在走出国门的那一刻骄傲和自豪。
在他的许多演讲中,郑强都提到了一个女孩,她叫肖丽,虽然半身瘫痪仍不懈努力最终考上贵州大学。他说肖丽的精神是宝贵的,难得的。她是我们精神榜样,有了肖丽,贵大便不逊色于清华北大。郑强的每一句话都引人深思,他花费大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