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尤其是养在露天池塘的鱼儿,发病率较高。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症状:当鱼体受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鱼类因瘦弱逐渐死亡。
病因
肤霉病是由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这是一种身体细长的水霉菌侵入皮肤、肌肉或鱼卵,使组织坏死。菌丝有分枝与不分枝两种。菌丝的一端深扎于病鱼的皮肤或肌肉的伤口,另一端突出于鱼的皮肤,呈灰白色,形似柔软的纤维。鱼体皮肤局部受伤或鳞片脱落易使腐生水霉菌。
具体原因主要是在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锦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由于菌丝吸取鱼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该病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或梅雨季节流行,颜色较深的观赏鱼也易患病。
我是广告哦!
治疗
(1)饲养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这对于预防肤霉病的发生尤为重要。在越冬以前用药物浸泡鱼体杀灭寄生虫,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
(2)用~㎎/升食盐溶液和~㎎/升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合剂全池遍洒。
(3)用孔雀绿0.1~1%浓度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着生处。
(4)用1/10浓度孔雀绿浸洗病鱼3~5分钟。
(5)繁殖时用1/10浓度孔雀绿浸洗鱼卵(连同鱼巢)10~15分钟可以预防。
(6)口服维生素E,每1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0.4~0.6克(制成颗粒药饵投喂),可以增强锦鲤对水生真菌的抗菌力。
上述药物和处理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轻度、早期的水霉病效果显著。
欢乐无处不在,精彩随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