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都在传“日本下水道养鱼”这个话题。一看这个标题就厉害了,毕竟在国内,大家对下水道的印象,emmm都是带着味道的。想想当年《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大大被堵在下水道的恐惧,黑漆漆还窄小,而且格外的有味道……
没想到日本居然可以在下水道养鱼啦!
只是,点开图,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这个露天的小沟沟,和印象中下水道不一样啊!倒是和一些排水沟很像,难不成日本的下水道是都是这样的?于是网上搜索了下,搜到的下水道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和这样的:
这真的是下水道,而不是地下城吗!
控制不住求知欲的小编又查了查其他文章,发现,比较早的文章里,都写的是“排水沟养鱼”。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下水道养鱼”的冲击力更大的缘故,后面大部分人都说“下水道养鱼”了。
严格来说,下水道和排水沟还是很有区别的,而且,偶尔也有网友冒出来说那个沟沟其实是雨水渠。为了确定那到底是什么,小编查了很多资料。只是,隔行如隔山,还可能查了假资料,最后还是无法确定排水沟和下水道到底是啥关系,毕竟都是用来排水的……
不过,没关系,不管是“下水道”养鱼还是“排水沟养鱼”,大家都是在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日本在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做得确实让人瞩目。
其实,这种水沟养鱼,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它的起源其实比这要早的多,而且,那个时候养鱼的意义,和现在恰恰相反,是因为环境太差,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才投放的锦鲤。
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
现在日本给所有旅游者的感觉都是环境特别棒,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左右,污染也是很严重的。
在《千与千寻》里,那个被淤泥包裹,各种脏物缠身的河神,也是对日本环境污染的一种影射。
那时古川町区中央的濑户川,有一条河流被污染的很严重,而水沟养鱼就是人们为改善环境做的努力。
有篇文章说,当地居民为了表决心治理河川,直接投放了条锦鲤进去……这是什么仇什么怨,不怕锦鲤眼里泛起诡异的光嘛!
其实正确的投放方式,应该就如资料说的,号召居民自发去清理河道之后,再投放了锦鲤,用来提醒居民维护好水质。毕竟,锦鲤在日本的地位还是蛮高的呀。
有这么“高贵”又具有观赏价值的锦鲤在河流中,人们开始自发的保护环境,河流逐渐变得干净澄澈了,而其他污染的地方就显得格格不入,于是乎,环境糟糕的城镇慢慢地大换样了。
再加上当地对传统文化的注重及手工艺的传承,如此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更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以文化为主,旅游为媒介的经济文化产链。古川町也由此在年获得了“日本故乡营造”大奖。那些锦鲤也成了当地居民的共同财产,夏天任期在河流里畅游,冬天则打捞到鱼塘等来年再投放回去。
想来,如此成功的案例,其他城镇也随之效仿。不得不说,这种环境改善的方法真的是非常值得借鉴呢!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家乡也采取这种措施,不知道大家期望投放什么?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当然啦,小编选择小、龙、虾!
今天的知日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啦~~~
词类变形,无论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形容动词,重重关卡等你来挑战!20天内全部闯过关返20元奖学金哦!让你的日语变形从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