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博士期间,差不多99%的快乐都来自科研之外,比如跟朋友痛快的喝一晚上酒,比如自己深蹲突破磅,比如出去旅行时亲身体验到了美景等等。
图片来源:Pexels
可能是我的导师的管理模式的问题,也可能我们这些学生都很懒散,如果要我和我同组同学评价日常科研,我们最常用的词是:枯燥。
面对枯燥的科研,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苦中作乐。比如一个师兄,他是美国长大的华人,他在实验室里装了音响和类似夜店的暧昧灯光,他喜欢大声放舞曲一边喝酒一边做实验,当做实验是在夜店party了。
而我可能脑洞比我师兄大,曾经有段时间实验室GC三天两头的坏,我恨不得一锤子砸了它但是又怕砸完我毕业就遥遥无期了,实在无奈就打印了一张符贴在GC上。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GC似乎不怎么坏了。过了一段时间GC又开始坏,反应器也一直短路,我觉得一道符镇不住他们了,刚好当时杨超越锦鲤人设很火,我就打印了一张杨超越的锦鲤照片贴在实验室门口。似乎又见效了,仪器不怎么坏了,我顺利完成实验毕业了,而且还有剩余数据可以留给师弟。我贴在门上的杨超越也成了楼里中国学生拍照打卡的地方,尤其是期末考试前后,经常我一开门就吓一跳,好几个人站在门口摆pose。可惜的是,这张保佑我毕业的照片在疫情期间被学校清理掉了,据师弟说,是因为有人投诉我们在搞邪教崇拜....
说了这么多,科研本身完全没有为我带来过快乐吗,当然有。对于未知充满好奇是人的天性,人都喜欢八卦,而做科研就是八卦出表象背后的科学。面对未知,去求知去探索去冒险是快乐的,根据实验现象透露出的蛛丝马迹去设计实验深挖更多证据,再整合琐碎的证据建立合理的逻辑,拨开层层迷雾,最终探索出某个科研项目的大体轮廓,甚至一针见血的找到背后真相,即使最后文章发表的很一般,这个探索会带来极大的精神上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也是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能够坚持科研的核心动力之一。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