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
昨天小编写了一篇国家线公布后,分宝藏学生复试“凉凉”,颠覆众人眼球。在文章中,小编简单的分析了下今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高分现象的出现。
现在的考研大环境就是这样。自划线比国家线不知道高了多少。很多名校毕业生考的分数确实不低,但是真正的高分更多,无奈只能选择调剂。
这不,有一位来自名校上海交大的学生,想考北大的汇丰金融专硕。考了分,确实在今年的高分段中不算高分,但是也不低,现在也只能选择调剂。
现在“反向读研”确实已经是趋势,调剂市场上人数之多,高分更多,比高考的竞争更激烈。同学们表示,可能只有“锦鲤附体”才能成功上岸吧。
什么叫“反向读研”?简单的说就是指一些真正称得上名校或者学校的毕业生,调剂只能去双非院校。也就是说硕士学校实力并不如本科院校。这样叫做反向读研。
网上也有各种声音,类似“反向读研”到底亏不亏?这样的话题出现。那在这样的时候,是选择二战还是选择“反向读研”呢?还是直接去工作比较好呢?
是否选择调剂,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看自己的分数。其实对于今年来讲,上文中分的同学分数其实并不是特别高。而调剂难度很大,很有可能上岸的可能性一般。就像的广西大学,学校调剂的报名表格就超过10万人的下载量。这其中,没有上岸清华北大的大有人在,分以上的学霸级人物很多。那么分上岸非常不易。
所以,如果分数在今年整体环境中一般,调剂上岸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考虑边工作边二战。分的这位同学本来是上海交大。我们知道,作为我国老牌院校的上海交大,就业质量比较高。金融专业又很热门,其实毕业生如果不是非要执着于读研,可以先就业,工作中努力二战。第二年不只有本科的经验,还有本科生没有的从业优势,在实战中的经验是本科生不能比拟的。
就业永远不是坏事。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错的单位,可能以后不会选择读研。要知道现在大部分人读研就是为了就业。
第三,考虑专业。现在热门院校或者双非院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已经被高分调剂生预订。其实这些学校本身是有给第一志愿报名学生的名额的。剩余留给调剂生的就更少,在这样的条件下,热门专业更是“扎堆”报考,上岸不止亏,还“难上加难”。
第四,考虑目的。这就牵扯到“亏不亏”的问题了。如果有的同学是有名校梦,觉得名校研究生才会有更好的就业路,那么二战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有的同学,只想着有学可上就可以,就要研究生文凭就可以,那么选择调剂一些冷门学校冷门专业,就可以读研。
路漫漫兮修远兮,考研的学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大家都能有最满意的结果!
你对本期话题“反向读研’成趋势,调剂比高考竞争更激烈,锦鲤附体才能上岸”有什么看法?留言告诉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