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煲剧大锦鲤
图:网络/侵删
写作不易
抄袭必究
集中起诉
随着今晚大结局的播出,持续两周的快乐追剧时光又结束了。
14集的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很好地缓解了我继《狂飙》后的空虚感。
一个古代算学高手,运用自己的算学天赋扳倒大鳄,一个长达百年之久的错误得到纠正。
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永不过时,星斗小民也敢为民请命令人敬佩。
剧名: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主演:张若昀、王阳、戚薇、费启明等
剧情:丝绢赋税拨乱反正之路
评分:7.8
这部剧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丝绢案”。
明朝年间一位数学天才帅家默,偶然间发现了本县赋税中一个长达百年的错误。为了坚持纠正这个错误,掀起了一场民与官斗,官与绅斗的故事。
与马伯庸过往被影视化的作品不同的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摒弃了高调起头,从人物出场到剧情进展都透露出一股质朴感,并且迅速地切入主题。
头两集就把他是谁?他要做什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三个问题说得清楚明白。
帅家默,人称“算呆子”,痴迷算学,堪称高手。
在一次替人丈田的过程中发现田契上的数字与实际不符,
进而在县衙价格库中发现一笔长达百年的人丁丝绢税务错误。
为了纠正错误,帅家默与好友丰宝玉走上了提告之路。
从县衙到省城,历经牢狱、污蔑、追杀甚至处斩,
皇天不负有心人,百年大错,终获纠正。
两的人丁丝绢税,本该由金安府下辖8县按比例共同承担,却不知何人偷梁换柱变成了仁华县一县独担。
按道理来说,发现如此严重错误理应立即上报朝廷重新调整赋税,可实际操作却难于登天。
首先,赋税乃是当地官员的命门,轻则丢乌纱,重则以命抵。
再之,此错长达百年之久,始作俑者已不可追,谁碰谁背锅。
还有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富豪乡绅,他们在此中获利无数,更不愿利益被分薄。
综上所述,这事要捅出去,朝廷会追责,官员怕惹事,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仁化县的百姓平白无故多交了税,其他县的百姓也不愿增加负担。
发现了问题无法解决,那就只有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帅家默和丰宝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上“上访”之路的。
剧中人物分为四个阵营:百姓、秀才、官员、乡绅。他们都各有立场和派别,有的是难处,有的是私心。
第一阵营:百姓
帅家默与丰家姐弟。
帅家默是第一个发现赋税bug的人,他的初衷尤为纯粹:数字错了就应该得到纠正。在纠错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找到了害死父母的真凶并且悟到了“推步聚顶”之术。
剧中时不时提到了各种演算方式,观众大呼“我死去数学知识在攻击我”。
让一个“呆子”来翻案,暗喻装糊涂的明白人很多,唯有“呆子”无畏无惧。
丰家姐弟代表实实在在的普通百姓,明朝的老百姓很苦,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沉重不堪。商户尚可靠手艺吃饭,农户必须仅靠几亩薄田为生。
往往交完了赋税,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一旦遇上荒年或家人得病,便不得不借印子钱应急。
利滚利,九出十三归,长久以为,鹿飞龙这样的赌场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而小枝父女却被迫卖掉田地,前往别处重新开荒。
仁华县底层老百姓苦不堪言,在他们的立场来看,这两赋税必须重新调整。
第二阵营:秀才
讼师程仁清。
程仁清称为讼师前是金安府最优秀的书生,他的情况要比农户好得多。
按大明律例,秀才不需服役不需交公粮甚至还能领到膏火银,可以雇佣奴婢,见官不用下跪,甚至穿戴都有特权。
他作为知名讼师,嘴里常说“正气公心”实际上看银子办事。在丝绢案的前期,他依附有庞大势力的乡绅范老,和算呆子属于“敌对”状态。
程仁清最后站到了拨乱反正的阵营里去是必然的,除了被帅家默的赤子之心所打动,更多是他受到了来自权贵阶层对自己的轻蔑与践踏。
明明是靠贿赂主考官而金榜题名的昔日同窗马文才,面对程仁清时毫无廉耻之意,并出言羞辱其亡妻;明明帮着范老做了不少违背良心之事,关键时候却将他抛弃。
程仁清属于良心发现并反水成功的一方,如若没有人丁丝绢案的发生,他应该继续依附乡绅依靠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赚着丰厚的不义之财。
第三阵营:官员
金安府所有官员及各路外援。
官场里的各路大小官员特别有意思,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外援,好一副文人打架,斗得全是套路和背景。
当地的官吏又以方知县、毛知县、邓知县和任主簿为代表,这官场众生相也甚是精彩。
方知县善于“无为”而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稳稳当当渡过任期,或是升官或是致仕都无妨。人丁丝绢案案发生时,他力求将事情按下去,维稳是第一关键。
毛知县武行出身,毫无背景,当官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愿意依附乡绅为虎作伥。拘禁帅家默与丰宝玉,逼迫老吏作伪证自杀,桩桩件件都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以后的荣华。
邓知县和任主簿和前面几位不一样,有着为百姓谋福祉的心,却无奈在现实中低头。他们曾满腔热血要做百里侯,却发现连世袭的小吏也敌不过。赋税过重会令当地民不聊生,面对人丁丝绢案的出现,唯有坚守八县同盟一致对外。
相对于金安府当地个官员,空降出现的几位是截然不同的心态。
黄知府、刘巡按、李巡抚操的也并非体恤民情的心,致力于翻查旧案,不过也为了在自己的仕途上锦上添花。
张首辅准备大力推行田地清丈之举,谁先替朝廷走出第一步便是立了头功,查找隐田,偷税漏税,抄家,充盈国库才是他们的目标。
没有价值的案件,便不值得他们费心。
所有官员,皆有私心,谁也不是道德标兵,人性赤果果地展现。
第四阵营:乡绅
范渊及其势力集团。
乡绅在明朝历史里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存在,他们不仅家财万贯且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名望,平时充当官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说白了,官府下发的指令百姓不一定会听,但由乡绅传达便事半功倍。
范渊作为致仕的官员,又称官绅,其话语权与威望并不亚于现任县令。
他有众多的门生,能构建出庞大的利益网。表面上是德高望重的老文化人,暗地却干着兼并百姓土地隐藏田亩逃避赋税的勾当。
从很早的时候变成帅家默之父帅敦成处得知两的弊端,却和通判宋仁狼狈为将敦成夫妻灭口。
乡绅群体是明朝统治社会里的重大隐患。
人丁丝绢案表面上是民斗官,实际上是官斗绅。权力终归要回归到中央朝廷手里,对于这类挑战封建皇权的势力,必须连根拔除。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改编得比马伯庸其他的IP都要好,重点在于快速切入主题,情节不拖沓,没有故弄玄虚,整体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主演张若昀、王阳业务水平在线,原因台词清晰,高亚麟、吴刚等老演员自然也不在话下,哪怕是资历最浅的费启明也没有掉链子。
场景和服化都尽力还原历史,官邸没有富丽堂皇,衣衫多为麻布,在生产力水平较为底下的古代,贫苦百姓的生活场景非常写实。
虽然这部剧没有引发什么大热的讨论度,但安安静静看下去确实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结局里“方石像”的转变,仁华县赋税的调整,其他七县百姓避免了加税的痛苦,便是一种最符合现实情况的操作。
叹,苛政猛于虎。
唉,哀民生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