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锦鲤关于锦鲤文化你想知道的

“我要成锦鲤!”当你看到、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千万别害怕,这不是妖怪,这是当下流行的网络幸运锦鲤风。某公司搞的抽奖活动更是把这种风气做到了巅峰。

中国锦鲤

社交媒体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话:“亲,你今天转发锦鲤了吗?转发此条锦鲤,必有好事发生……”

那锦鲤怎么会从一种鱼类变成一种近乎疯狂的信仰呢?如果这算是一种信仰。

鲤鱼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史记·周本纪》中就有“周王朝有鸟、鱼有瑞”的记载。

鲤鱼最早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象征。

汉代诗歌《饮马长城窟行》中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清纳兰性德有诗云:“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孔子也对鲤鱼喜爱有加,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正好鲁国国君送来几尾鲤鱼,孔子“嘉以为瑞”,便给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能够把“鲤”作为儿子的名字,可见孔子对鲤鱼绝对是真爱。

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还有“鲤鱼跃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似门阙,故名。”(年版《辞海》)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郫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春季,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喻中举、升官等幸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而上。

鲤鱼跳龙门

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还有“年年有余”的寓意,杨柳青年画里那个抱鲤鱼的胖娃娃就寄托了中国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年有余

《西游记》里就有一个鲤鱼精被观音菩萨收服,放到自己池塘中养了起来,这个鲤鱼精也真是个幸运儿。

所以,鲤鱼自古以来就具备了吉祥、美好的文化内涵。而锦鲤是鲤鱼中特别的存在。

锦鲤,是鲤鱼的一种,因其身体色彩斑斓,如花似锦,故名锦鲤。看来,颜值决定价值,在锦鲤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锦鲤锦鲤

锦鲤不仅在我国是极受欢迎的鱼类,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对锦鲤非常热衷。对于日本人来说,鲤鱼每年奋力逆流而上到产卵地,象征着一个男孩健康和坚实地成长并为社会所接受。在日本甚至还有一个节日——“鲤鱼节”,人们用鲤鱼做装饰和象征性的玩具。端午节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每年的5月5日举行。这一天,家里有儿子的人家买武士玩具和彩绘的头盔,在房子前面的一根长竹竿上悬挂鲤鱼幡——用布或者纸做成的贵重而且色彩鲜艳的鲤鱼。它们象征着父母的愿望,希望儿子能够像鲤鱼一样勇敢和坚强。人们祈求自己的孩子健康和幸福,祈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卓有成就。

鲤鱼旗

不过,转发锦鲤带来好运只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当下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民众内心焦虑的一种反映,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保留一份对生活的美好希冀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真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脚踏实地去努力奋斗才是正道,天道酬勤才是真理。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shengsc.com/afhzp/27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