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友天地不管你的爱鲤价值多少,用心喜欢就

中锦按

Paul哥,中锦开通直播间后出现的新面孔,中锦新生代三剑客之一,为人幽默风趣,见解独特又犀利。作为一位刚接触锦鲤不久的他,对锦鲤的喜爱表现是如此炙热。他在如今便利的网络时代疯狂学习锦鲤知识,汲取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再静思剖析。

本文是一位锦鲤新手的点,看看有没有你的影子。相信再过些时日,某些想法认知会随着了解的深入或改变或增加或删减,无论几多,都是对锦鲤的爱。

一条锦鲤究竟值多少钱养鱼离不开买鱼!锦鲤被誉为观赏鱼之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其反面就是它的淘汰率异常惊人。对于爱好家来说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就是:“这条鱼究竟值多少钱?”下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讨论一下如何给一条锦鲤估值。(主要参考资料为日本鳞光杂志和一些业者口述)(图为潘志成先生今年刚获奖的锦茂,价值人民币7位数)

●估值要素第一条:系统

一百多年前某个寒冷的冬天,在大雪封山的日本新泻地区,几个农民突发奇想地蹦出一个念头——要做出一些有颜色花纹的鲤鱼来观赏。从此,鲤鱼开始了从食用鱼走向观赏鱼的一条不归路。基于日本国民的性格也好,日本社会的形态也好,这些农民及他们的后代,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扮演着锦鲤界造物主的角色。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以日本鲤为基础,逐渐加入了信州鲤和德国鲤的血统,渐渐地改变了锦鲤的花纹、颜色、体形和质地,让锦鲤变成一种相对于其他观赏鱼来说基因很不稳定的物种,这也恰恰因此成为了锦鲤的魅力之一。

虽然当时没有现代遗传基因学知识,不过日本业者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反复实践中,也发现基因虽然不稳定,但遗传特征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就像小孩子大概率是越长越像父母,小概率隔代遗传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极小概率会有返祖现象一样,锦鲤的遗传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所以日本业者高瞻远瞩地开始给锦鲤写族谱,试图找到一些规律,这也就是锦鲤界所谓的“系统”。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系统,比如红白的仙助系,大正以墨区分的定藏系、寅藏系、甚兵卫系等众多系统,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每个系统短则几十年,长则百年。光三色一个系统,日本黑木建夫就有专门著书一本去介绍。

作为锦鲤爱好家,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一条鱼未来能长成什么样子,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是哪个系统做出来的。就算在日本,也并非所有的鱼场都有条件去建立完整清晰的系统。因为一胎鱼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验证某些遗传特征是否稳定,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记录,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国内有心有条件做系统的更是屈指可数,这几家鱼场相信大家已耳熟能详,在此就不详细列出了。所以一条鱼是否从一个稳定的系统中出来,会造成它的溢价。

一条鱼如果是从类似大日或阪井出来,它是不是就一定出自稳定的系统呢?并不是这样的,鱼场为了改良基因,每年都会出一些实验胎。为了销量或者是迎合小水体爱好家,也会出一些模样讨喜的商品胎。这样的鱼在日本是比较好区分的,因为日本鱼市的价格体系是相对国内来说比较固定的,鱼场流通商不会因为短期利润去鱼目混珠,砸了自己百年的招牌。因为在日本,对于个人和私企来说,从来就没有东山再起一说。

一旦信誉扫地,就意味着万劫不复。但在国内,“一分价格一分货”这条有时就不是那么有效了。因为国内的锦鲤界基本属于一个批零的商业模式,哪怕是进口鱼,都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大批发商手里,到了国内再分给各种小鱼商去零售,零售商往往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目前国内锦鲤业的现状,造成了国内买鱼很大程度上要看人不能只看鱼。

●估值要素第二条:饲育环境

虽然每年锦鲤大赛都是百花齐放,但顶级比赛中的大部别,不管是国内还是日本,基本都是几家大鱼场独占鳌头的。大鱼场的投资都是千万级别起的,不只是因为规模大,单位平方内的硬件投入也是小鱼场无法比拟。温度、溶氧量、ph值、tds数值都需要实时监控,甚至饲料的配比都需要随时根据每条鱼的生长状况来改变。

细节决定成败,要养出一条铭鲤不光要有铭血,养功也至关重要。一条鱼头三年的饲喂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了鱼以后的发展。很多国内的生产者和流通业者有些是一个土塘一批鱼混养,成本只有地租和饲料,连水电都不需要。大鱼场近些年都是趋向于封闭水泥池饲育,因为水体比较可控,定期可以做双杀,而且还能把不同类别、年龄和生长情况的鱼分池喂养。这里面的成本不是土塘混养可比较的。

对于爱好家来说,为什么看起来差不多的鱼价格落差却很大,如此困惑让学习会看鱼选鱼至关重要。特别对于40公分以下的小鱼,光靠一般“看”是不太懂得分辨的。但如果小时候没有精心饲育,它的内脏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育,到爱好家手里养了一段日子后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一高投喂就会出现类似浮便、空便等肠道的问题等。而且土塘混养的鱼基于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抗病性往往很强。由于没办法频繁做双杀,往往导致很多鱼身上带着菌虫,但进入你的环境后,它没事,你缸里或池里的鱼却不一定能扛得住,团灭的几率就要比在鱼场的鱼高很多。

●估值要素第三条:鱼龄

日本小西鱼场的社长-----小西智丈氏在接受鳞光杂志采访时,介绍过一胎鱼是怎么分级的,这种分级方式适用于所有规模鱼场。比如一胎三月产的鱼基本在十万条左右,在初选二选之后,在五月左右大约会剩余条,然后每个月都会做一次精细筛选,一年后淘汰下大约条左右的立鲤。所以知道一条鱼是几月产的,它是在几月被卖出来的,基本就可以给鱼做一个分级估价。越晚出来的越贵,这条规律基本不会错。当然不排除有漏,但这几率应该不会比彩票高很多。

在日本,初选二选被淘汰的是大部分,这些鱼对于鱼场来说不值得浪费饲料,更不想流出去损害鱼场的名誉。所以这些鱼基本逃不出做肥料或者做饲料这两条路,但是这种操作仅限于在日本。近几年,随着中国爱好者大量增长,对于日本鱼也趋之若鹜,某些流通商看到了契机,而日本鱼场也半推半就地甘之如饴。于是这些肥料鱼很多流向了国内,很多微拍堂微商都能看到在卖这种类似二番绯明显的肥料鱼,而且堂而皇之打着日本鱼场的名号。这种品级的鱼,在日本鱼场是不会让它们流通在日本市场的,流到国外他们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鱼,反正可以把责任都推给流通商,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种国内外有别的做法,并不仅限于日本鱼,买过日本国内售和国际售其他商品的人应该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感受。剩下有潜力的鱼在经过春夏秋三季的自然温度喂养后,有潜力的鱼冬天大鱼场都会加温饲喂。到了三、四月会有一次业者拍卖会,这个时候大部分爱好家们才会看到一部分大约在40公分左右的当岁。这里面国内爱好家往往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国内自家产当岁要比日本大这么多?是不是国内喂激素了?是不是国内这样加温喂养会缩短鱼的寿命?其实在日本,一条鱼不加温喂,只能说明这条鱼不值得加温或者鱼场没有加温的条件。

我们看到的少,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拿出来。在日本一条留养级别的当岁长到2-3岁的话价格是很固定的,鱼场没有必要在当岁时拿出来卖,哪怕是三、四月的业者拍卖会上出来的当岁,和自己留养的立鲤也是有差距的。既然不想卖,就没必要给爱好家们看,万一看中了,他怎么报价好呢?按当岁报自己亏,按二岁三岁报又怕被说太黑。既然左右为难,索性就不让你看了。记得在鳞光杂志上看到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鱼在当岁作为留养级别的业者是不会卖的,换句话就是说你能买到这个级别的当岁留养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可以看出有机会成为立鲤的当岁在日本业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写在最后

作为一位新进的锦鲤爱好者,锦鲤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我被各种大赛上的获奖鱼的美丽所倾倒,愈发觉得锦鲤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当之无愧。伴随着锦鲤知识的获取,我感受到自己认知的浅薄。为避免误导众多鱼友,必须要强调的一点:这不是一篇严谨的科普文章,更多像是自己在饲育路上的一篇随笔日记罢了。在探究锦鲤的各种标准及不确定性上,我期待结识更多拥有共同爱好的鱼友一起玩鲤。

本站文章为“中锦俱乐部”整理报导,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shengsc.com/afhzz/17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