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舞蹈,演绎锦鲤的吉祥寓意,点亮艺术人生的璀璨时刻。水面之下,锦鲤游曳,烨烨生辉;水面之上,重重浮标,林立森森。历经42年积淀的央视春晚,已然成为中国春节的一道璀璨风景线,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如何吸引观众的目光,让心灵得以沟通、共鸣,一直是春晚面临的挑战。而年央视春晚的舞蹈作品《锦鲤》,便是对这一挑战的精彩回应。舞剧《唯我青白》中的选段《瓷影》,通过细腻的舞姿和考据北宋时期审美特质与青白瓷造型风格的融合,展现了青白瓷那柔美含蓄的东方神韵。这段舞蹈不仅投射出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更在光洁温润的瓷影与至简色彩下的器型之美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舞剧《咏春》中的精彩选段,以冷峻而夺目的姿态呈现。选段中,咏春拳的招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而香云纱的内敛光华则显得格外珍贵。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与香云纱染整技艺,在此“同台献艺”,既展现了武术的刚柔相济与兼收并蓄,也体现了舞蹈的同根同脉与同声同气。通过周旋动静与阴阳转化的肢体语言,这段舞蹈深情倾诉了对立统一辩证思维与阴阳互动逆向思维的无穷奥妙。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11尾“锦鲤”带着对“吉祥好运”的深切期盼,游入了观众的心田。它们以灵动的舞姿,结合时代感与科技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新年的祝福。舞者们犹如惊鸿般轻盈,宛若游龙般婉转,其唯美、婀娜的舞姿,写意般的曼妙,令人赞叹不已。随着头儿的轻点与尾儿的摆动,每一个跃动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时而腾跃,时而摇曳,仿佛一幅水下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充满了奇幻与浪漫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锦鲤被赋予了吉祥、自由、美好与幸运的象征意义。“锦鲤迎春”这一文化符号,恰好诠释了“鲤鱼跃龙门”所蕴含的追求梦想与勇于挑战的精神。舞蹈《锦鲤》摒弃了传统古典舞的刻板表现形式,更强调“传神”的内涵,如鱼儿静止时瞬间游走的灵动感,被巧妙地融入舞蹈之中。这一艺术形象以精湛的思想、完美的艺术和创新的技巧塑造出浓郁的“年味”,让观众在轻盈、简约、治愈的意境中领略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舞蹈《锦鲤》在表演空间和运动轨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呈现出一种如“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般的轻盈姿态,同时兼具了“吴带当风”般的气韵生动。它并非简单地追求“惟妙惟肖”的模仿,而是更侧重于传达那种“灵性相通”的深远意境。舞者们借助威亚和弹簧绳的辅助,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东方韵味。每一个舞步都如同踏着碧波般轻盈而富有节奏感,少女与锦鲤的形象相互辉映,灵性相通,共同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审美意象。她们既可以是水中嬉戏的锦鲤,也可以是舞台上活力四溢的少女,用这种相似的美感触动了每一个观众心底的柔软与纯真。
中国式现代审美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命题,它要求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通过富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如《锦鲤》所展现的那样,去表达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魅力,正是中国式现代审美的独特之处和成功之处。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如逆流而上、中流击水的锦鲤,在未来的舞台上奋力跃起,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