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许多大学生对于“是否要努力维持高GPA”,都有各自的想法,其中也引起不少争议。我们总结了四类当代大学生对GPA的不同看法,分别是……
“你对GPA怎么看?”1.学霸型以保持高GPA为目标导向,要是考到90分以下就觉得没考好,能丧半天!2.学民型也想考高分,但偶尔努力,日常佛系,每门课目平均80分就开心得手舞足蹈!3.学酥型抱着60分万岁的想法,考前各种转发锦鲤,不挂科是他们的终极目标!4.学渣型无心学业,压根不关心GPA!
基于我们的观察,发现后两类同学之所以显得异常佛系,很多都是因为进入大学校园后,摆脱了高考压力,开始放松起来。而且没有一个长期目标,也不像高考那会儿,那么自律与努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同学不仅没有意识到GPA的重要性,甚至还会产生疑问,“大学四年考试不挂科,能顺利毕业就行……GPA就算高了又能怎么样?”
什么时候,你才发现GPA对自己的重要性?//当你想保研时//
据调查,决定保研成败的要素分别是成绩、英语、论文和优秀的科研经历,而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等经历则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要素。对于想保研的大学生而言,GPA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说它能决定你是否拥有保研的资格。这里再多说一句,就算是考研,有些学校在复试时,也会参考你的本科成绩。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当你想求职时//
很多公司在招聘流程的最后一步都会要求学生提供一张他们的成绩单。投行四大等在校园招聘时也都会问及申请人的GPA。从美国权威组织NACE对超过名雇主的调查结果来看,67%的公司表示他们会根据GPA来筛应聘人的简历。某名企公司HR说:“GPA很重要,因为面试官可以从成绩上很直观的判断出这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当然,也会有学生以3.5的GPA打败拥有3.9GPA的申请者。但往往前者是因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同一领域实习,在工作经验丰富的背景下也拿了并不差的GPA。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当你想留学时//
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同学而言,GP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你想申请排名高的学校!大致来讲,3.0/4.0是绝大多数GraduateSchool的及格线,Top20学校的录取基本3.6/4.0是过线成绩,Top50这类学校,一般3.3/4.0是个及格线,3.5/4.0以上会有加分。
以上数据仅作参考,要视同学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举个例子,如果个人经历与背景比较相似,但一位来自清华北大,手握3.5/4.0GPA的同学,也会比普通院校4.0/4.0GPA的同学更有优势。
除了不同档次级别的GPA,能够申请到的学校完全不一样以外,美国大学奖学金的申请也与GPA有很大关联性。一般美国大学对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TOP30名校是3.7以上。(除了GPA外,托福、雅思语言成绩、GRE、GMAT标准化考试成绩也是奖学金申请的重要参考因素。)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的确,无论是准备申请留学,还是想享受保研资格、拿奖学金,又或者是毕业以后想去bigname的企业工作,GPA都会发挥出关键作用!可惜的是,许多同学在刚进入大学时还不了解这些,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大学规划,觉得GPA低就低一些吧,也不影响什么。
但现在你已经明晰了GPA的重要性与作用,你还愿意放任自流吗?这时候也会有同学疑问,如果自己之前没有重视课业成绩,GPA已经平平,这可怎么办?还能挽救吗?我们采访了一位棕榈学员,你或许能从她低GPA逆袭海外名校的故事里得到启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你的GPA有多低?“2.5”每当看到现如今有许多学生对课业成绩漠不关心,门门科目都在及格线边缘试探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为他们感到可惜,同时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经历:
“我刚开始大学生活时,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甚至还会翘课去旅游,却一直无心学业,直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虽然没有挂科,但都是低空飘过,GPA只有2.5左右。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低。
直到大三,我才开始有去美国读书的想法时。但这样的低GPA,也自然而然成为我留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更别提还能去上什么美国名校了,能出国留学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当时我找了一些留学中介,他们不是因为我GPA过低而婉拒收不了我这个客户,就是向我推荐一些不知名的野鸡大学。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但这反而激励了我,让我想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自从我下定决定出国留学以后,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从一个群居动物变成了独居动物。大三、大四两年,我放弃了所有的娱乐跟社交活动,开始苦学,重修了很多之前比较差的科目,同时不断地考语言成绩与刷分。
我每天七点钟起床,吃过早饭就去泡图书馆,一直待到下午,没日没夜地看书、刷题、考试,一直到毕业,才把GPA一点一点地提上去。所幸,付出是有回报的,我最终的GPA达到了3.5。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期间,又在国内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工作的时候一直在考托福,又继续刷GMAT,希望能拿最好的分数去申请学校。最后成功申请上了佩珀代因大学的MBA项目,还拿到了六万刀的奖学金。”
回顾自己的申请之路,我充满感慨,同时也想和有留学意向的学弟、学妹,分享一些我的肺腑之言:
GPA在国外大部分硕士申请中都是最重要的元素,一个高的GPA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别的方面的不足,而低的GPA是很难在别的地方补回来的。如果你的GPA和必修课达不到自己梦校的标准,那无疑是很可惜的。
最尴尬的还在于,如果你已经毕业或没有课可修的话,就只能降低申请目标。希望同学们如果能尽早提前规划申请的话,在课程上进行背景提升的余地也会更大。就算还没决定要申哪里,如果有深造的想法的话,至少也要尽早开始重视成绩。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棕榈结语
像Beixi学姐低GPA成功逆袭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但她们的经历只能作为参考,很难被完美复制。如果你目前仍是大学在读生,小编的建议是:
1.大学阶段,要重视课业学习与成绩,尤其是大一和大二是课最多的时候,是最适合冲刺来刷高GPA。与此同时,提升专业课的GPA,也能凸显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储备的学术知识水平。2.在GPA不理想又很难刷高的情况下,想力挽狂澜,可以试着去丰富自己的的相关实习经历、学术经历、海外背景等,或者刷高语言成绩,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打造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阶段是我们拥有最多“可支配时间“的时期,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提高成绩也好,多参与各类项目也罢,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有所成长。千万不要在该努力的时候,白白蹉跎年华。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元气满满地进发自己的小目标,fighti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