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真菌分为4个门,其中的壶菌门早期在分类上属鞭毛菌亚门,一般认为下分4个纲:壶菌纲、根肿菌纲、丝壶菌纲和卵菌纲。
然而,Barr在年指出,壶菌的分类处于“不完善的传统分类系统和现代分类系统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分类学存在争议。
已知的真菌的分类系统按提出年份分别为:贝西分类系统、马丁分类系统、亚历克索普洛斯分类系统、安斯沃斯分类系统、卡弗利尔-史密斯分类系统、巴尔分类系统和《真菌词典》分类系统。
直至巴尔分类系统出现之前,人们都认为卵菌属壶菌门。然而,Barr在年提出的真菌巴尔分类系统中认为,卵菌并不是真菌界的一员,而是与硅藻和褐藻一样,属藻界(Chromista)、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假菌亚门(Pseudomycotina)。
而年出版的《真菌词典》第9版分类系统也支持了这一论点,该词典根据rDNA测序等技术对已有的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卵菌纲归为藻界、卵菌门(Oomycetida)。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OIE发布的水生动物卫生法典中罗列的与卵菌纲相关的疫病——螯虾瘟、流行性溃疡综合症也已明确表示卵菌纲属藻界。
其实,卵菌纲的细胞成分也与典型的真菌不同。我们知道,真菌与其他真核细胞的一大区别就是细胞壁成分为壳多糖,而卵菌纲的细胞壁则为纤维素。同时,其在形态学生活周期的核循环、超微结构、赖氨酸合成途径、色氨酸合成酶沉降图型、分子生物学DNAGC比、5SrRNA、线粒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营养体、减数分裂方式等都与其他真菌截然不同。
综上我们可知,水霉并不是真菌,而是藻类。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教材及教学中,真菌分类学仍然采用Ainsworth等()的安斯沃斯分类系统。虽然该系统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至今已延续应用了30多年,形成了一种定势,但是对生产应用或许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比如在水产行业中,长期难以获得抗性持久的水霉抗原,并且缺乏针对卵菌的有效杀菌剂。这是否是因为我们对水霉的分类认识存在偏差,进而对其结构认识存在误区,因而限制了水霉抗体研发的发展,还有待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樊慧敏
来源:水生动物健康评估
关于水霉病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又到了水霉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水温8-18℃的时候极易爆发水霉病。因此水霉病是春天和初冬需要重点预防的鱼病。但是水霉病的发生有几个特点,只要注意防范,便可做到很好的防治。一、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在淡水或半咸水中存在生长,海水中几乎不太容易发生水霉病。夏秋季节水温较高不利于水霉菌的繁殖,这就是一旦发生水霉病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用食盐水消毒的道理,而且夏秋季节水霉病发病率很低。二、水霉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而不是细菌,所以在选择防治药物时应注意用对真菌有杀灭抑制作用的药物而不是选择常用的杀菌药物,水产上常用的主要有聚维酮碘、戊二醛、水杨酸、五倍子硫醚沙星等,尽管孔雀石绿有特效,除观赏鱼外严禁使用,否则有坐牢的风险。三、鱼不受伤是不会患水霉病的,因为鱼体有粘液和鳞片的保护,水霉菌很难侵入,所以不管是日常管理或捕捞运输,小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就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当然寄生虫侵袭的伤口也容易给水霉菌的入侵打开通道,注意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可以有效防止水霉菌的继发感染。四、当你看到鱼体上长毛时,其实已经是水霉病的后期阶段,初期肉眼看不见病症,当肉眼看见长毛时,菌丝体已经侵入鱼体损伤部位。所以一定是预防为主,在拉网、捕捞、运输后应及时泼洒药物防治水霉病蔓延。五、水色越淡、水越清的池塘水霉病发生率越高,因为细菌藻类的繁殖会对水霉有一定抑制作用。所以一旦发生水霉病不建议使用杀藻、杀菌强的消毒药物。六、鱼的体质越壮抵抗疾病的能力越强,所以春天早开食利于鱼体恢复,即使患病恢复的也快,再者就是注意保持鱼较好的体质和适宜的密度越冬。作者:新希望六和山东经营特区王加义
观赏鱼常识解析:水霉到底是真菌还是细菌?今天哗仔和朋友们聊聊观赏鱼的水霉病。
这几天,我国北方的天气忽冷忽热,向哗仔咨询鱼病知识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
其中最常见的鱼病有六种,水霉病占一席。
治疗水霉病不算很高的挑战,但是,很多朋友会很纳闷:水霉到底是何方妖孽?
很多伪大神可能会告诉你: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鱼病,水霉是一种致病性霉菌。
可是,这是真的吗?
好了,同学们请坐好,听哗仔来说说水霉那些事儿!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所有龙鱼锦鲤金鱼鹦鹉鱼罗汉鱼和其他淡水热带鱼玩家,不适合草缸和海水鱼玩家,更不适合养鱼老司机。预计阅读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所有的文章都拒绝任何个人、公司和媒体的转载,更加拒绝那些无耻到冒烟儿的伪原创作者的洗稿。
真菌是个啥?
很多伪大神把水霉当成真菌鱼病来治疗,并且煞有介事地“开方抓药”。
你要是问他“什么是真菌”,估计他们会哑口无言,问急了,他就胡说一句“真菌就是蘑菇!”
我们只有搞清楚什么是真菌,才能甄别水霉是否属于真菌。
为了不把一篇养鱼文章写成学术论文,哗仔会尽可能用通俗的方式解释给大家听。
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分为两个大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像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极个别藻类,这些都属于原核生物;
像真菌、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植物、动物,这些属于真核生物。
真菌只是真核生物的一个门类,准确的说,真菌是其中一个“生物界”。
按照通俗的理解,真菌分三大类:蕈类、霉菌和酵母菌。
为什么说是“通俗”地理解呢?
因为按照严谨的生物分类方法来划分,是没有“霉菌”这个门类的,更没有“霉菌”这个说法,科学地表述应该是“丝状真菌”。
很多朋友会分不清真菌和细菌的概念,也有人误把真菌当成了植物。
真菌和细菌最大的区别是——真菌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所以肉眼看不见的酵母菌属于真菌,而非细菌。真菌和植物最大的区别是:真菌的细胞壁是几丁质,植物的细胞壁是纤维素。所以菜市场卖的蘑菇是真菌,不是植物。
蕈类就是我们口中做说的蘑菇,霉菌就是苹果烂了以后长出来的那种毛,酵母菌就是我们做面点用的那个东西。虽然表述的不够严谨,但是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鱼缸里的哪个水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水霉是个啥?
水霉既不是真菌,也不是植物,更不是细菌,水霉是个生物界的谜。
真菌的细胞壁必须是几丁质,而水霉的细胞壁是纤维素,所以水霉不属于真菌;
植物必须有根茎叶,而水霉没有,所以水霉不属于植物;
细菌是没有细胞核的,水霉菌有细胞核,所以水霉不属于细菌。
综上所述,水霉就是一个“三不像”,是生物界里的弃婴。
这里必须声明一下,这不是哗仔的发明,而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生物学家普遍认可的科学结论。不论是年,还是年公布的生物学权威资料里面,在真菌的名录里面你都找不到水霉菌的名字。很早以前,水霉菌的确曾经被归类在了真菌名下,还为其设立了一个名叫“鞭毛菌亚门”的门类吗,现在,这个门类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遭遇类似尴尬的生物可不止水霉菌一种,它还有一个难兄难弟:粘菌。
粘菌是长得像真菌,但是同时有动物的特征;水霉长得也像真菌,但是它有植物的特征。
于是乎,关于它们的归属问题,近十几年在生物领域争论得不可开交。
但是,不管如何争论,大家都认可一个观点:水霉绝对绝对绝对不属于真菌!
最后,科学家也被它们“逼疯了”,索性把它们丢进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门类——SAR超类群。
凡是被丢进这个部门的生物,都是令科学家挠头的生物,所以,这个部门被哗仔称作“不正常生物研究所”。
说了这么多,哗仔只想说一句话——别再被老气横秋的某度误导啦,也别再被那些不学无术的伪大神欺骗啦,水霉根本就不属于真菌。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鱼药在水霉身上毫无作用了,因为人家压根儿就不是真菌。
恍然大悟了吗?
别BB了,老子不想知道它是什么,你丫快说怎么治疗就行啦!
好吧!哗仔知道,很多人的内心已经充满了愤怒的卡路里,因为,大多数人是实用主义者,只对马上可以见效的小妙招感兴趣,其实对原理毫无兴趣。
凡是点击进入这篇文章的朋友,几乎都是想知道:水霉病到底该咋治?
放心,哗仔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水霉病的发病原理:低温+前置创面。发病表现:在水温13~18度之间,早期的水霉菌会在创面形成一层白雾,随后生长出菌丝,像是一坨棉花一样随着水流摇摆,如果不治疗,病鱼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注意事项:要想爆发水霉病,必须在观赏鱼的体表先形成物理伤害性的创面。
哗仔送你三个治疗水霉病的妙招。
第一个妙招——孔雀石绿。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孔雀石绿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治疗水霉病最优的选择,没有之一。不过,它是被国家禁止在食用鱼领域使用的药剂,你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的。
使用浓度:高水温——0.05PPM,低水温0——0.1PPM。
第二个妙招——亚甲基蓝。
这是水族圈的灵丹妙药啊!既能杀虫,又能杀菌,还能杀不明生物,哈哈!
使用浓度:PPM。与水温高低无关。但是见效速度比孔雀石绿慢很多,也有用了以后不见效的奇葩案例哦!
第三个,哗仔私藏妙招——皮乐宝和硫酸亚铁合剂。
这个药太不牛了!
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号称要完全取代孔雀石绿,但是到今天也没有成功“登基”。
主要是知名度太低了。
哗仔实测,效果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相对于传统的孔雀石绿,还是稍逊风骚啊!
使用浓度:15ppm。与水温无关。
当然,网上还流传着食盐和小苏打1:1合剂的治疗方法,也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不喜欢。如果你喜欢,你也是可以尝试的。
今日结论:大家记住了,水霉不属于真菌。再以讹传讹,就是观赏鱼玩家的悲哀了。
来源:哗仔说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