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随着天色渐染,南阳街道南翔村的锦鲤养殖基地迎来了新的一天。清脆的木勺敲击铁盆声,如同自然的闹钟,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周志文与屠志根,两位中年养殖者,默契地合作着,向各个鱼池抛洒饲料。随着“唰、唰”的声音,平静的池面被激起层层涟漪,五彩斑斓的锦鲤竞相跃出水面,仿佛一幅生动的彩墨画卷在眼前展开。然而,这绚烂多彩的背后,是两人历经7年艰辛探索的养殖之路,充满了挑战与转折。
两位中年人的再起征程凝视着鱼池中五彩斑斓的锦鲤,周志文与屠志根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七年前,也就是年,他们承包了5亩土地,创立了锦鲤养殖基地,并成立了杭州志和锦鲤有限公司。那时,两位中年人已然迈入了知天命的岁月,然而,对锦鲤的热爱却驱使他们踏上了这段全新的征程。
“我们从小便相识,如今又因共同的兴趣而携手并进。”屠志根感慨道。在养鱼的选择上,他们谨慎地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考察。从上海到广东,再到云南,他们奔波于各地的展会与市场,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尽管旅途艰辛,但这段考察之旅却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选择锦鲤养殖的决心。
“当时我们发现,在萧山乃至更广的区域,锦鲤养殖都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屠志根回忆道。这样的市场空白,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中年人的二次创业之路,起初并非坦途。锦鲤,这一日本引以为傲的观赏鱼之王,其历史可追溯至多年的江户时代末期。在品相至上的锦鲤世界,选鱼显得尤为关键。年,周志文与屠志根远赴日本,为基地引入首批鱼苗。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初次尝试便以失败告终。
由于鱼池水质酸化,雨天长达数日,鱼苗们纷纷夭折。面对这一沉重打击,两人并未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联系到一位金华的专家,对鱼和鱼池水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水质酸化是导致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这次经历让周志文和屠志根意识到,养殖锦鲤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质特点进行不断摸索。要想在锦鲤养殖领域持续发展,他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然而,他们并未被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在摸索中前行,周志文与屠志根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他们学会了通过观察鱼的状态来判断鱼的健康状况。在正常情况下,鱼大多会平游,但若鱼在池中频繁跳跃,尤其是在早晚时段,这往往意味着鱼身上可能寄生了寄生虫。此时,他们会在水中撒药以应对。屠志根强调:“寄生虫很难察觉,特别是车轮虫这类寄生虫,一旦感染,鱼可能迅速死亡。因此,持续观察鱼的状态至关重要。”
此外,天气变化对鱼的影响也需密切